在恒溫恒濕試驗機測試過程中,若濕度始終無法達到設定值,僅能維持在 60% 左右,會直接影響試驗數據的準確性與可靠性,需從濕度控制系統核心部件入手,逐步排查故障根源并解決。
一、從設備濕度調節原理來看,故障主要集中在濕度生成、傳輸及檢測反饋三大環節,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原因:
其一,加濕系統異常,如加濕罐內水垢堆積過多,導致加熱管傳熱效率下降,無法產生足量蒸汽;或加濕電極損壞、加濕水泵故障,使加濕功能無法正常啟動,蒸汽供應量不足,難以提升箱內濕度。
其二,濕度傳感器故障,傳感器老化、受潮或校準失效時,會誤將箱內實際濕度判定為已達標,進而向控制系統發送錯誤信號,導致加濕系統提前停止工作,濕度無法繼續上升。
其三,氣流循環與密封性問題,送風口、回風口被雜物堵塞,或設備門密封條老化破損,會導致濕空氣在箱內循環不暢,且外部干燥空氣滲入,稀釋箱內濕度,造成濕度難以提升。
其四,控制系統參數異常,若設備內部濕度控制參數(如加濕啟停閾值、加濕功率設定)被誤修改,可能導致加濕系統運行強度不足,無法滿足濕度提升需求。
二、針對上述故障原因,可按以下步驟進行排查與維修:
第一步,檢查加濕系統,先切斷電源,拆卸加濕罐,清理內部水垢,若加熱管表面有明顯損壞或電極無反應,需更換同型號加熱管或加濕電極;同時檢查加濕水泵,觀察是否有水流輸出,無水流則需維修或更換水泵。
第二步,校準或更換濕度傳感器,使用標準濕度校準設備對傳感器進行檢測,若誤差超出允許范圍,先嘗試重新校準,校準無效則更換新的傳感器,并確保安裝位置遠離熱源與風口,避免檢測誤差。
第三步,排查氣流與密封性,清理送風口、回風口的雜物,檢查設備門密封條,若出現開裂、變形,及時更換密封條,確保箱內密閉性,減少濕空氣流失。
第四步,核對控制參數,參照設備操作手冊,檢查濕度控制參數設置,將加濕啟停閾值、功率等參數調整至標準范圍,避免因參數異常導致加濕不足。
恒溫恒濕試驗機維修完成后,需進行濕度測試驗證:設定高于 60% 的目標濕度(如 80%),觀察設備濕度上升曲線,確認濕度能穩定達到設定值且無明顯波動。同時建議每月對加濕罐、傳感器進行清潔檢查,每季度校準一次濕度傳感器,每半年檢查密封條與氣流通道,確保設備濕度系統長期穩定運行。